为什么花粉和米粉总看不对眼? 华为和小米背后的品牌调性矛盾解析
- 2025-07-25 01:58:29
- 304
最近 IDC 的统计数据出来之后,米粉直接炸锅了,纷纷指着所谓的激活量数据以证明小米才是国内第二季度销量之王,此外出货量只是对经销商压货之类的云云。
其实这大可不必,因为激活量数据会将之前季度的出货量一并计算进来。当然这也不是米粉和花粉第一次交锋了,因此最终问题还是两家粉丝为何火药味那么浓?
究其根源,基于两者不同的企业文化,两方的粉丝在被吸引过程中自发带有排斥属性。华为是技术起家代表中的领军企业,而小米则是骨子里刻着营销基因的网红企业。
所以雷总的“Are you OK”和余总的“遥遥领先”,在折射出企业价值观的同时也直接分化了两群意识形态极化对立的用户,并在网络时代被针锋相对地放大了对立关系。
特别是在受美国制裁之后,华为又多出了“民族科技”和“逆境自强”等诸多被米粉嘲讽为“道德绑架”并增添“爱国税”的标签,并无视这些标签背后的产业链独立自主重要性。
可见,在技术讨论被上升到价值观层面之后,双方极化对立的撕裂感将会持续加剧,而这又继续巩固了双方原本就存在的圈层化和归属感等站队倾向。
再加上网上各种水军和KOL的极端化言论煽风点火,然后经过各种平台算法推荐的精准投送,从而造成了更加严重的花粉米粉对立情绪,最终形成了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漩涡。
实际上,若跳开“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势,从国家层面宏观地客观看待华为和小米,那么一切矛盾便可迎刃而解,根本不存在那么多黑子常挂在嘴边的引战言论。
例如,在华为受制裁无法开拓海外手机市场的这几年,小米就抓住机会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并取得了瞩目成绩,这在宏观层面来说是利于国内手机行业发展的。
还有这次的小米玄戒O1成功商用,其并没有影响到华为麒麟处理器的市占率分毫,反而是直接夺取了一部分高通旗舰处理器的市场份额,所以国家能不鼓励吗?
最后还要说的一点就是,小米汽车强势崛起,受打击最大的其实是特斯拉。在这个科技封锁的时代,中国企业最重要的共识就是,矛头一致对外夺回自主权!
- 上一篇:鹿晗有隐藏款
- 下一篇:黄牛用软件抢号分钟可抢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