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第三代长安UNI-V 2.0T劲擎版: 10万出头买小A7, 底盘变得更刚了
- 2025-07-28 00:51:03
- 883
很久没有试驾过纯燃油车,也可以看到现在不管是中国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对燃油车的重视度都在下降。不过长安汽车还是坚持在更新旗下的燃油车,包括逸动、CS55PLUS,以及我们要试驾的UNI-V。
让人意外的是,这次第三代UNI-V的2.0T版本一改往日长安汽车在底盘上的“软肋”,开起来的感觉多了许多“爽感”。
01
整体姿态
长安UNI-V应该是这一轮长安汽车的颜值担当,作为A+级尺寸的轿车走的是一个运动轿跑风格,而且外观辨识度也很高。
说是第三代UNI-V,但实际上只是又、又一次的中期大改款,所以新UNI-V保持了之前产品的造型姿态,几乎就是一个“缩小的A7”。比如它的长宽比为0.78、3倍轮轴比、轮高比也达到2.13,和这些数字最接近的一款车就是小米SU7……一句话,长安UNI-V的姿态确实很棒。
车身尺寸方面,全新UNI-V的长宽高分别为4740/1838/1430毫米,轴距为2750毫米,尺寸数据与在售车型基本一致,在A级轿车市场也不算特别大优势了。
另外新车特别增加了炫动红、幻影绿两种更时尚的车身颜色,而之前老款卖得最多的是灰色和黑色。并且这次新UNI-V的车漆升级为5层喷涂涂层、8道喷涂工序,漆面色彩在阳光下饱满、通透、水润,更有质感。
02
外观细节
外观细节上,长安UNI-V车头依然采用鲨鱼鼻的设计,但是把前脸改为了全封闭式,更加干净简洁,更接近新能源车的样式。同时大灯轮廓虽然没有变,但灯腔内灯组进行了调整,点状的LED组合有点像奥迪的风格。
下部的梯形进气口被放大,保证进气量,也让发动机汽油燃烧得更加充分。同时2.0T车型增加更为显眼的前唇和风刃造型,也更富有层次感和运动感。两侧进气帘则形成了一个很夸张的C字造型。此外,全新长安UNI-V运动版车型还使用了橘色饰条围绕全车进行点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新UNI-V采用封闭前脸,再加上其他13处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将风阻系数做到了0.27 Cd。
侧面变化不大,一个改变是车门把手换成了半封闭式的,但是为机械拉开,和宝马X3类似。2.0T车型使用了19英寸轮毂,匹配四活塞卡钳以及350mm盘径打孔制动盘,抗热衰能力提升了25%,轮胎则是选用主打操控性的邓禄普SP SPORT MAXX 050系列。
车尾同样采用贯穿式灯组,灯腔内灯光做得更加简约,之前是更复杂的三角块组合,现在是一根贯穿灯带加两组三角形。底部扩散器更凸显,改为了双边双出的圆形排气,回到了复古的性能车造型——而且这次采用了主动运动排气系统,尾端双边机械阀门设计,排气声浪能量提升100%。
车尾还有一个情绪价值很高的设计——电动尾翼,并且这次是全系标配。同时还有一些掀背设计,又是一个“小A7”的特征。
其实这个尾门开门设计也有巧思:按两下半开、按一下全开,轻松容纳34寸行李箱。开度达到了956mm,而装载高度也达到705mm,需要装载大件物品时更方便,放倒第二排后有1110L容积,还是很实用。
03
内饰布局
新UNI-V的内饰焕然一新,从之前延续燃油车的“创新”回归到了现在新能源车流行的简洁科技的前IP台,取消了之前以驾驶员为中心的包围感设计。横向的出风口、14.6英寸的中央大屏,以及一个有着梯形外轮廓的10.25英寸液晶仪表,这些都是很标准化的新能源车设计。但是在中央出风口上面还是保留了实体的启动按键和空调开关,用起来还是比较方面。
一个比较大的调整是方向盘设计,做了一个赛道模式控制按键,这就很小米SU7了。这个旋钮可以调整驾驶模式,按下的话是启动“SUPER RACE 3.0赛道模式”,相当于一个专门的驾驶模式,并且还有声光、氛围配合。
车内细节也做了很多运动化风格的处理,比如换挡舵做了橘色包裹,一体式运动座椅同样为橘色,方向盘和车内也增加了不少橘色元素。当然,毕竟只是10万元的车,在一些材质用料上没有那么高级。
空间方面,新UNI-V的第二排只能说满足三口之家日常出行需求,后排膝部空间差不多两拳左右,相比目前的大多数纯电车来说不占优势。不过UNI-V作为燃油车,后排座椅H点布置没有任何问题,对大腿承托性也很好。溜背造型带来的问题是座椅靠背比较直立,另外头部空间大概是四指。
04
动力表现
这次新UNI-V的动力总成有所升级——
1、1.5T车型搭载500Bar超高压直喷新蓝鲸发动机+新蓝鲸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最大额定功率高达141kW,峰值扭矩310N·m。
2、2.0T车型搭载进过改进的2.0T发动机+爱信8速手自一体变速器,峰值功率180kW,峰值扭矩400N·m。
我们试驾的是2.0T劲擎版,180kW的输出虽然不及当下电动车动辄200kW的数据,但需要知道的是UNI-V只有1.5吨,这种动力输出配上轻盈的车身,百公里加速6.3秒,参数层面没有问题。
这套动力系统除了传统的节能、标准、运动模式之外,还增加了一个iEM智慧能量管理系统,也就是“智能”模式。长安汽车的说法是在上坡、下坡、拥堵等不同工况可以实现动力自适应,驾驶平顺不晕车。
实际上体验下来也确实是智能模式开起来动力输出最线性,更适合日常通勤使用。它能够根据驾驶行为和路况,自动调整变速箱逻辑和动力响应。例如在低速跟车或拥堵路况下,动力输出会被智能调柔,变速箱升挡积极平顺,有效避免顿挫;而一旦深踩油门,系统又能迅速切换至更具攻击性的动力模式,保证充沛的动力储备。
标准模式下的调校稍显普通,尤其在油门踏板30%开度左右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临界点——在这个点位之前动力偏弱,但一旦越过,会出现明显的加速跳跃感。这种两段式的加速特性在初期需要一定时间去适应。而且能够明显感知到的是,在2、3挡时如果你刚刚松油再补一脚,会出现一定概率的闯动感。
当然对于大多数年轻用户,我相信他们会更喜欢运动模式。运动模式下转速的保持和低挡位的保持都很明显,再加上油门踏板相对更灵敏,开起来的感觉是随踩随有。而且这台2.0T车型虽然是燃油车,但在加速能力和响应速度方面并不逊色于同价位电动车型,特别是在中后段加速时,随着油门持续深踩,车辆依然有较强的再加速能力。
最后则是赛道模式,赛道模式支持零百加速和0-400米加速测试,所以动力输出更迅猛,而且这一模式下为了避免扭矩转向,你会发现方向盘的锁止力更明显。
05
底盘表现&转向手感
新UNI-V也不在底盘方面做了不少功夫,特别修正了之前长安汽车底盘中后段比较软的问题。
悬挂方面还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四轮独立悬架系统,但同时采用拓扑优化技术大幅强化了车体刚度,顶吧+中通道操控加强套件将车体关键节点连为一体,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车身侧向刚度提升20%,在面对弯道或坑洼路面时表现得更有整体感。
试驾过程中遭遇突如其来的暴雨,路面附着力骤降的情况下,首先能明显感觉到19英寸的邓禄普运动型轮胎提供了不错的排水性能和抓地性能,对操控的提升还是很有帮助。
其次就是长安对新UNI-V的调校更偏向于路感直接的运动风格。驶过细碎颠簸或减速带时,新UNI-V不会刻意过滤掉所有震动,而是以一种更接近“厚橡胶块的厚实感”呈现将路面反馈传递至驾驶者手中。这种底盘对震动的传递非常直接,几乎只会把生硬的冲击稍微过滤,其余都刻意保留,尤其适合喜欢清晰路感的驾驶者。
当进入连续弯道或高速绕行匝道时,车身的侧倾控制也大幅度提升,几乎在中速段不会有太明显的侧倾发生,加上车身刚性的提升、底盘整体感更强,高速变道时后轴跟随性也变得更灵敏。即便在快速变线或并线操作中,底盘也能迅速给予反馈,不会拖泥带水。
转向系统方面,UNI-V提供了不同驾驶模式下的转向助力调节。实际感受上,无论是标准模式还是运动模式,其方向盘的回馈力道依旧偏轻。虽然这有助于城市低速驾驶时的灵活操控,但与车辆“运动型轿车”的定位相比略显温和。
对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刹车太紧了,稍微踩一下踏板制动力就会来得很强,点头明显,不知道是四活塞和大刹车盘太厉害,还是刻意这么调的。
06
驾仕总结
此次的试驾虽然短暂,道路场景也主要是城市路况,但也遇到了倾盆大雨,湿滑路况很好地检验了第三代UNI-V在动力调校和底盘稳定性上的成熟度。整体来看,它既有传统燃油车的机械魅力,又通过智能模式的介入,在日常通勤中提供了一定的舒适与便利。而且经过这几年的迭代,2.0T的运动感和新的底盘风格逐渐成熟,也让年轻人能够体验到中国品牌运动轿车的一些魅力。
当然,也并非没有遗憾。转向系统的设定若能更贴合其“运动轿跑”的身份,驾驶质感将会更加完整。当然作为一款定位10万元级别的运动型轿车,新UNI-V在动力性能、底盘结构和智能响应之间取得了不错的平衡,是一款具备驾驶参与感、也适合日常使用的车型。
最后我想说的是,现在虽然燃油车的关注度并不高了,但是对于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年轻消费者来说,选择一辆燃油车的理由还是很多,比如不用担心电池质保,不用担心充电,动力总成更可靠,空间更大、后排不会是“小板凳”等等。因此,长安汽车推出新UNI-V就给了这些年轻人新的价值之选,11.49万元买一款2.0T顶配运动小轿跑,说是“小A7”也有面子。所以即便新UNI-V是一款燃油车,或许也会比我们想象中更有市场。
(END)
- 上一篇:中国汽车崛起离不开真功夫和硬实力
- 下一篇:芭莎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