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家公司并购重组终止! 监管严查定价公允性, 市场环境变化成主因

  • 2025-07-26 11:32:01
  • 930

今年以来,A股市场并购重组活动虽然整体提速,但终止案例数量同样引人关注。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23日,按披露日期计算,年内已有34家公司宣布并购重组终止。这一现象反映出当前并购重组市场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部分公司在推出重组方案后,随即收到交易所的详细问询。监管机构对交易定价的公允性、业务协同效应以及标的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等关键问题保持高度关注。深交所在受理烽火电子11.47亿元并购长岭科技事项时,要求公司详细说明标的资产未来业绩风险、收购目的及协同效应实现可能性。上交所同样向海航控股发出问询函,针对其拟以7.99亿元收购天羽飞训100%股权的交易,重点关注标的资产应收账款回收风险、盈利能力和业务独立性等核心问题。

市场环境变化成重组终止主因

市场环境变化、交易双方核心条款分歧以及定价支付方式争议,构成了众多公司重组失败的主要因素。7月份以来,已有5家公司相继宣布重组终止。鸿铭股份于7月17日发布公告,表示原计划以现金方式收购驰速自动化83%股权,但双方未能就最终交易方案达成共识。

*ST中基同样在7月16日宣布终止收购新疆新业能源化工100%股权。公司解释称,考虑到交易筹划周期较长,当前市场环境与交易周期等因素较初期发生显著变化,为维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长远利益,决定终止本次交易。这类情况在年内重组终止案例中较为普遍,反映出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并购决策的重要影响。

部分公司表达继续并购意愿

尽管重组终止,部分公司仍表达了继续推进并购的坚定决心。宁波富达在决定终止对晶鑫材料收购后,通过互动平台明确表示,投资并购实现转型发展仍是公司重要战略方向。公司将继续围绕新材料、新基建、新能源、新智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寻找机会,积极寻求新的产业发展契机,努力构建企业第二成长曲线。

东湖高新同样表达了类似观点,公司将以投资并购、经营指标及体制机制融合为发展目标。通过建立精准筛选机制,结合公司战略对潜在标的进行深度评估,确保并购项目与公司发展需求高度契合,为战略扩张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这些表态显示,即使面临重组终止的挫折,上市公司对通过并购实现业务拓展的战略思路并未改变。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