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想“致敬小米”遇上雷军“相互致敬”: 一场教科书级别的商业温情

  • 2025-07-17 05:44:47
  • 606

汽车科技 I 渝码科技

今天冷晨 00:58,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微博写下 112 个字,语气里带着半分玩笑、半分真诚:

“理想 i8 的大型发布会如果放在北京,大概率要'致敬小米'-北京能容纳上万人的好场馆几乎都被小米开过发布会了;去外地又台折腾团队和用户。纠结中."

不到两小时,雷军转发了这条微博,只回了一句“没事,就在北京开,我们相互'致敬',挺好!预祝 i8 发布会成功!”

一句“相互致敬”,让原本尴尬的资源争夺瞬间变成了一段行业佳话。截止目前,#李想致敬小米雷军回应相互致敬#的话题阅读量已突破 4.2 亿,成为 7 月 12 日科技圈最暖的热搜。

1、“抢场馆”背后的真问题

北京五棵松 M 空间、朝阳体育馆、首钢冰球馆、国家会议中心......这些能同时容纳数千到上万人的场地,确实是小米过去十年发布会的

对理想而言,i8 是其首款纯电 SUV,也是 2025 年品牌向上的关键一役,场地必须兼顾声电、交通、转播、粉丝量四大指标。

李想的“纠结”并非矫情,而是成本、体验、品牌调性三者之间的真实权衡。

2、“致敬”的两种写法

在中文互联网语境里,“致敬”早已不只是礼貌用语,它还带着一点“借光”甚至“撞脸”的调侃。

李想主动用“致敬”自嘲,把潜在冲突前置、软化;雷军则用“相互致敬”把单向度的“借”升级为双向的“给”。

四个字的回旋,即化解了“抢档期”的尴尬,也为双方粉丝留下了共创话题的空间-有米粉留言:“到时候理想发布会门口能不能摆一辆 SU7 应援?”。

而理想用户则回帖称:“欢迎雷军到理想站台围观 i8,我们送矿泉水”,展现出两大品牌间的良性互动。

3、为什么是“相互”而不是“允许”

雷军没有说“没事,你们用吧”,而是说“相互致敬”,这一措辞的微妙之处在于。

把小米从“资源占用者”变成了“同行者”,姿态平起平坐;并暗示未来小米也可能“致敬”理想-比如借理想的超充网络、零售广场。

同时,给双方品牌都留出二次传播素材;小米可以讲“开放”,理想可以讲“认同”。

在注意力稀缺的年代,“相互”比“允许”更具传播张力,也更容易被社交媒体放大,从而带来良好的品牌效应。

4、从“对手”到“队友”的新造车叙事

过去十年,手机与汽车行业的边界被不断打破;小米造车、华为上车、蔚来做手机、吉利收购魅族、苹果梦断“自动驾驶L5”......“跨界”一词已不足以形容。

李想与雷军这次互动之所以出圈,是因为它示范了一种新的竞合关系:

▪ 在产品层,我们可能是对手

▪ 在基础设施层,我们可能是伙伴

▪ 在用户体验层,我们甚至可以是同一生态

正如网友调侃的:“以后去五棵松看小米 16 发布会,停车场里可能全是理想 i8;去理想门店试驾,休息区可能摆着 SU7/YU7 车模”。

当硬件、软件、服务、渠道开始共享,品牌之间的“墙”正在变成“门”。

5、i8 发布会的预演

据理想内部人士透露,i8 发布会已锁定 8 月 8 日,地点大概率是首钢冰球馆-没错,小米SU7 的发布地。

届时,会不会出现雷军坐在台下鼓掌的画面?会不会有“小米车主专属 1000 个理想超充免费额度”的彩蛋?一切皆有可能。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当李想在台上说出那句“感谢所有同行者”时,镜头扫过的第一排,大概率会留给身着牛仔裤、黑色 T 恤的“雷同学”。

商业不必总是刀光剑影,一句“致敬”,一次“相互”,让 7 月的北京在蝉鸣与热浪中,多了几分惺惺相惜的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