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征信为民理念, 市场化征信赋能小微企业发展
- 2025-07-26 23:31:24
- 766
近年来,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和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已取得显著改善。然而,受制于银企信息不对称、信用评估机制不健全等深层次矛盾,融资可得性不足、信用贷款占比偏低等问题依然突出,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结构性难题。202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强调,要建立基于信用信息的企业融资增信制度,提升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重。
作为国内首家同时拥有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双业务资质的市场化征信机构,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简称百行征信)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指导下,按照构建“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征信市场发展模式的总体部署,坚持征信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致力于搭建并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桥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普惠金融服务的精准滴灌。
发挥“个人+企业”双业务资质优势,打造特色小微征信产品
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24年末,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3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4.6%,贷款增速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6000万户,覆盖了约1/3经营主体。未来,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将继续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成为发力重点。
实践中,由于风险大、规模较小、资产有限、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仅基于传统的“三表”信息,小微企业在传统金融体系中常常难以获得足够的信贷支持。众多小微企业本质上以个人经营为主,金融机构信贷审批时,除企业数据外,一般需要依靠个人征信深入挖掘个人信用数据及个人和企业的信用关联,全面评估小微企业及小微企业主的信用价值。
百行征信依托市场化优势,积极发挥个人征信、企业征信双资质的独特禀赋,聚焦小微金融,将支持和服务小微实体经济作为重要的特色,依法合规推动非信贷信息采集,探索应用于信贷领域,不断提高对信用白户、薄信用客户,尤其是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农户等群体的覆盖面。目前,百行征信小微企业征信已广泛接入了工商、司法、支付等各类数据,所接入信息可覆盖所有实际有经济活动的各类主体。在此基础上,百行征信推动产品研发和服务创新,陆续推出基本信息类、风险信息类、经营信息类、信用评估类、涉农信息类五类产品矩阵。通过深度整合工商数据,精准定位小微企业经营者,显著提升授信的主动性和精准度。此外,携手第三方支付公司,对企业的经营支付流水进行精细化加工,打造创新支付类产品,帮助金融机构更精准掌握小微企业日常经营情况,加大对小微商户的扶持力度等。
百行征信小微企业征信产品自2020年投入市场以来,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已成功服务超过200家金融机构。日均调用量峰值超过1亿笔,累计调用次数突破40亿笔,为小微经济与民营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
深挖关键数据,破解小微融资难题
数据基础是普惠金融供给的核心要素,产品创新是普惠金融与市场化征信有效衔接的关键支撑。由于存在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金融机构迫切需要评估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农业经营者等群体真实存在、真实经营、真实收入和真实贷款意愿的征信服务,缩短信贷审核流程、降低决策成本。在此背景下,百行征信小微企业征信业务不断扩充数据维度,推出服务小微金融的全系列征信产品,切实将数据转化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资源要素。
围绕小微企业真实存在及真实经营识别问题。金融机构在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尤其是纯线上经营贷款业务时,常面临身份识别困境。百行征信依托个人征信与企业征信双业务资质优势,推出信息核查类产品。其中,基于工商数据,核验并挖掘小微企业的经营者,帮助金融机构发现个体工商、小微企业主等信用白户,提升授信主动性。基于企业地址数据,结合经营位置与人流情况,辅助金融机构识别个体商户的真实经营地址,并评估其真实经营状况。基于三农数据,助力金融机构核验和挖掘农业经营主体,降低普惠型农户及涉农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性贷款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门槛。
围绕小微企业真实收入和真实贷款意愿问题。小微企业通常缺乏负债数据和信用记录,而交易流水信息可作为有效补充,反映小微商户的真实经营情况及可持续经营能力。百行征信针对小微商户支付结算数据分散且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联合多家支付机构设计了统一的经营类交易流水数据标准,并联合银联等机构基于商户支付结算数据开发了经营信息类产品。该产品创新性地以企业主为维度,整合多家支付结算机构所掌握的商户经营状况、潜在风险和行业趋势,覆盖超千万家实体商户,帮助金融机构更精准掌握小微企业经营情况。此外,基于小微企业的借贷行为数据、公共数据等,打造风险信息类产品,助力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线上化的趋势下,及时发现风险信号,提前防控共债风险。同时,发掘客户资金意愿度,提升贷中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参与标准化建设,服务大湾区跨境征信
在扎实做好业务的同时,百行征信积极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加强标准制定,开展前沿探索。
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指导下,百行征信作为主要起草单位,携手多家机构总结行业经验,制定《小微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南》团体标准。归纳相关群体信用评价的基本原则、参考数据、基本流程和评价结果等,直接推动了支付等非信贷数据在小微征信领域的应用。
参编公共数据和失信主体方面的标准,有助于开展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为进一步加强公共数据在信贷市场的创新应用,百行征信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制定《公共数据在企业征信领域应用的指南》,提供了公共数据在企业征信业务场景下的分级分类、采集治理和数据应用等方面的指导。经营主体失信信息是社会信用信息重要内容之一,百行征信参与了由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0)组织制定的国家标准《经营主体失信信息分类指南》。基于经验积累,百行征信在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指导下,参与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中小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进一步贯彻“负责任金融”理念,全方位推动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
此外,根据《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前海金融三十条”等政策,在人民银行的指导和深圳市各方的支持下,百行征信与香港征信机构开展合作,帮助内地金融机构更好地分析港资背景企业的信用状况,管理信用风险,促进科技型、贸易型等各类中小港资创业展业。百行征信参与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服务内地企业“走出去”的发展需求,完成内地信用信息跨境验证,为内地背景企业在港融资提供有益探索。
实践意义及应用成效
百行征信持续加强标准制定和前沿业务探索,达成以下成效。
一是推动标准制定,加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避免替代数据的误用或滥用。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使用规范,强化流程管理,围绕小微企业及小微企业主,积极推动多源数据的开放共享,实现异构数据的规范整合,促进替代数据的合理共享、高效应用,提高数据处理和应用的透明性。
二是增强征信供给,完善小微金融服务配套,打造普惠金融的有力抓手。通过推出服务小微企业的征信产品矩阵,支持金融机构开发和提供适合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农业经营主体等各类主体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经营贷款的规模和覆盖面,提高贷款精准性和便利度。
三是支持普惠金融,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赋能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百行征信的小微企业征信产品已实现国有行、股份行、民营银行、消费金融等多类金融机构的每日稳定调用,累计调用量超40亿笔。服务覆盖超千万企业主体,累计授信金额超千亿元。
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赋能民营企业融资的时代背景下,百行征信将继续秉持“征信为民”的理念,严守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生命线,迅速响应多元化、精细化的数字信贷需求,全面提升数据能力、产品能力、技术能力和整体对外服务能力,助力金融服务触达更多普惠客群,赋能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5年5月上半月刊)
- 上一篇:蚌埠再通报污染致上万亩水稻无水
- 下一篇:南通队应援摇人摇来了石宇奇黄旭